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26日 17:39 编辑:文学院 点击量:次
为了拓展学生视野,启发学生学术思维,2024年10月24日晚7点,,西藏大学文学院于校多一,校多二开展“论‘木仙庵谈诗’意义”线上讲座。主讲人为现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樊庆彦,文学院汉语系主任王方钊主持,文学院师生等一百余人参加。
讲座主要围绕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四回展开,樊庆彦教授提出木仙庵谈诗的意义主要分为三点:其一是为了转换叙事节奏。前有“碧波潭追宝”和后面的“小雷音遇难”为高潮,又以“荆棘岭遇阻”做过渡,中间的“木仙庵谈诗”便显得舒缓。就像在刚过半山腰的位置,正是常人在紧张的爬坡过程中极度疲意亟需休息的时候,这一回的出现恰似发现了一处可供小憩的平台,身心得以放松。林语堂、朱光潜等人也认为文之道贵在张弛有度,动静结合,“木仙庵谈诗”便遵循此道,避免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。
其二是为了强化作品主旨。他先指出每部文学作品都有其主旨,并解释“主旨”的具体含义。随后说明《西游记》作者正是借“木仙庵谈诗”强调小说主旨——心性修养的过程,亦即一个从放纵自由的“放心”、收束行为的“收心”,到坚定信念的“定心”,最终除魔归正的“正心”的过程。同时体现了儒家学说的主旨“只是教人诚心为学,不要退悔”通过第六十四回也可见出 《西游记》主旨的复杂性。
其三是为了反映社会风尚。明弘治以来,宋元时期鼎盛的程朱理学早已失去其精髓和活力,呈现僵化、腐败、滞后之势,明代文学逐渐呈现出复古倾向,同时也影响了小说的发展,不仅加强情节结构的波澜曲折,而且大力增添了诗歌的吟咏酬唱。樊庆彦教授列举第六十四回中的诗句,发现其空谈心性,内容贫乏,用语平淡,诗境狭窄,并非佳作。指出“木仙庵谈诗”有批评当时社会上华而不实的空疏学风之意。
在讲座结尾,樊庆彦教授强调在做学术过程中,选取内容可以是像“木仙庵谈诗”一样的小点,许多名著的细节内容也值得同学们细细推敲,过大的选题会超出能力范围导致研究不够细致。樊教授语重心长的教导使同学们受益良多,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完美结束。本次讲座也是山东大学与我校的一次宝贵交流,同学们都在讲座中拓宽视野,学到更加全面、新奇的观点。最后对同学们学术选题上的指导更是让我院学生受益匪浅,我们期待着未来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,双方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
文案:狄睿杰 张梓好(团委宣传部)
摄影:史沅澄 班玛多智(团委宣传部)
核发:李庆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