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概况
学院简介

西藏大学文学院(School of Humanities)创建于2004年6月25日,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,前身是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,历经政治语文系、语言文学系、藏语言文学系、政治历史系、藏学系等不同发展阶段。2004年6月,藏学系与语言文学系合并创建文学院。2023年9月,文学院历史系调整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。目前,学院下设藏语言系、藏文学系、汉语文系、大众传播系、公共藏文教研室、因明与逻辑研究所6个系室(所)和综合办公室、教务科、学生工作科、研究生科4个职能科室。

近年来,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先后荣获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”“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”“全区高校先进基层团支部”、教育部、国家语委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
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其中,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(藏语言文学)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学科。现有藏语言文学、藏语言文学(师范)、汉语言文学、汉语言文学(师范)、新闻学5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藏语言文学、汉语言文学两门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办学70余年来,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、专业体系完整、培养层次完备、师资力量雄厚的办学实体。

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(含专业挂靠9人),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7人,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6.3%。硕博士学历教师90人,占比88.3%。博士研究生导师27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55人。有国家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0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,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,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、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6人,西藏自治区教学能手、教学名师、优秀教师等奖项9人次。藏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。学院教师在国家中小学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、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、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、西藏教材编审委员会、区翻译协会、区新词术语审定委员会、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各类学术组织担任主要成员。

学院现有在校生1596人,其中本科生1240人,硕士研究生248人,博士研究生108人。学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,多年来,学生荣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“全国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”“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学院拥有“1站1馆3基地”,即普通话测试站、藏文字文学馆、中国文艺评论(西藏大学)基地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(西藏大学)、藏语言文学研究基地。近三年,我院教师获批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、重大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,经费近800万元。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、中国藏学珠峰奖、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6项。

下一步,学院将紧紧围绕“新文科”发展战略,抢抓历史机遇,锚定“四件大事”,聚力“四个创建”,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、未来人才需求和五育并举要求,稳步推进特色专业建设,努力探索“新文科”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,培养更多靠得住、用得上、留得下、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(2024年9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