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年10月04日 22:04 编辑:文学院 点击量:次
教育专硕-学科教学(藏语文方向)
拉巴次仁,男,1959生,藏族,西藏日喀则人。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,国家民族教育专家库专家,国家中小学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协会理事、西藏教育学会常务理事、西藏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、西藏自治区翻译协会理事。研究涉及汉藏翻译、藏族翻译理论、藏族翻译历史、汉藏语言比较、语言学、西藏教育等。1985年以来,先后出版了《初中藏语言文教材教法》《藏语口语》《基础藏文》《藏族翻译史》《汉藏翻译理论与实践》《藏族翻译理论》《藏族传统教学论》《萨班教育思想研究》等;翻译出版了《西藏畜牧业使用手册》(六部系列书),《西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》《伊苏寓言》《周恩来的故事》,参与了《汉藏英计算机对照词典》《汉藏英化学对照词典》《汉藏英物理对照词典》《汉藏英生物对照词典》《汉藏英地理对照词典》《藏文法律大辞典》《汉藏英社科对照词典》等。先后在《西藏研究》《西藏大学学报》《藏族教育》《西藏教育》等刊物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。承担并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。
图右为中普琼教授
中普琼,现任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西藏自治区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,西藏自治区新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委员,西藏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。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,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《现代藏文助词体系的理论框架》等二十余篇论文;出版了《简明梵文文法》等五部专著;主持、参与完成《藏文传统标点符号与新式标点符号的规范问题研究》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。曾获得“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”“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”“阴法唐西藏教育基金优秀教师”“西藏大学教学能手”等称号。主要研究方向及指导的专业方向有藏语传统语言学和梵藏语法比较。
普次仁,西藏山南人,2002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藏学系,获文学硕士学位,现任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在《西藏大学学报》、《西藏研究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30篇论文。个人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级课题。参与完成了一项国家级西部重大委托项目之子课题一项。参与了一项市级项目一项。主持与参与编写三步教材。2014年12被聘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导(藏族传记文学方向)。2019年10月被聘为文艺学硕导。(诗镜与藏族诗学研究方向)。2020年10月被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及《藏族文学研究》编委成员。担任硕导以来已毕业五届硕士研究生,共17名硕士,其中2名硕士生荣获“西藏大学优秀毕业生”,5名硕士生荣获“西藏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”,1名硕士生荣获“西藏自治区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”。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。主要研究方向:藏族传记文学、诗镜与藏族诗学研究、写作理论学、文学理论等。
次旺南木加,西藏日喀则人,哲学硕士,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文学与藏传因明宗印研究方向、西藏传统教育;先后承担本科《因明基础I》《因明基础II》《教派源流》《因明发展史》《西藏传统教育概论》,研究生《因明学研究》等课程教学任务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《藏传因明古籍文献搜集、整理编目与研究》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《西藏寺院辩论教学模式研究》、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《西藏寺院游学教学模式研究》等,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《藏传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推理比较研究》《藏传因明‘遣他’之内涵与分类研究》等;先后在中国藏学、世界宗教研究、西藏大学学报、西藏研究、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,其中《达仓热堆摄类学作者考辩》一文获第五届珠峰藏学藏文论文类二等奖。
索旦,西藏拉萨人,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、主要研究方向为藏语言文学与教育。担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族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导,专业硕士学科教学(藏语文)方向硕导。长期以来,从事藏语言文学师范生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、现当代文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科研。主持完成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、主持完成校级项目2项,参与完成自治区哲社重点项目1项,参与国家哲社项目2项。在区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文学评论、藏语文教育等有关学术论文20余篇,以诗歌、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,著有个人诗集《启程》一部。多次承当“国培计划”“区培计划”等中校学藏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教学工作。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、西藏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