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30日 17:15 编辑:文学院 点击量:次
2024年4月25日晚19:00,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教授应邀为我院教师作题为“当代文学研究漫谈”的线上讲座。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唐利群、梁冬主持,文学院领导、教师以及本硕博士生等90余人参加。
讲座伊始,贺桂梅教授介绍了当代文学的定义以及其形成过程。她指出从整个中国文学学科体系来看,当代文学被称为是中国最年轻的学科方向。当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范围,以1942年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或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起点,一直延续至今。从70年代后期开始,当代文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,具有自身的历史和规范。
之后,贺桂梅教授主要分析了当代文学研究中蕴含的四种现象与四组关系。首先,贺桂梅教授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,当代文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自我表述形式,出现了前30年与后30年的区分。她认为21世纪的当代文学需要提出实践规范来思考其自身的独特性,并且从当代性的规范出发,来重新理解前30年和后30年,以及在2010年之后十多年的文学。其二,贺桂梅教授探讨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关系。五十年代后期,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为两个专业概念同时出现,到七八十年代之交,人们开始强调现代性、人性等关键词,使得“重写文学史”成为80年代的重要思潮,这一时期现代文学占据主导位置,而当代文学只被理解为当前的文学,由此失去了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。贺桂梅教授认为,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不可分的,而且当代文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研究者不仅要具备现代文学的专业实力,更要有自觉的意识探讨和研究当代文学的问题。其三,贺桂梅教授谈到21世纪以来,中国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发生了很大变化,古典学热成为新的研究领域。她认为古代文学并非本质化,其是在不断建构和阐释中发展的,也就是说先有现代文学,后有古代文学。由此,贺桂梅教授讲到,古典学热从不是慕古,更不是复古,我们要立足当代性这一基本出发点来统合古今。其四,贺桂梅教授对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献热、史料整理热做出解释。第一个方面在于当代文学的学科规范建设;第二个方面是“文学史”同时包含了“文学”和“史学”;第三个方面是数智化技术发展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挑战,研究者要更新研究方法,由此当代文学研究要具备文学性与历史性两种功能,使文史统一成为可能。
结合本次讲座的主题,贺桂梅教授强调,这四种现象与四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,同时我们也要讨论中与西的关系、一体与多元的关系等。因此,我们不仅需要有系统性的专业意识,同时还要有跨学科的整合视野,始终站在全局高度来思考和研究当代文学。
最后,唐利群院长对贺桂梅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,并进行了总结发言。线上学生围绕主题的诸多方面提出问题,贺桂梅教授一一给予耐心解答。